# 谁在乎你的童年

# 出身

乔安妮生于一个德裔家庭,居住于美国的格林贝,父亲亚瑟经营着一家水貂饲养场。亚瑟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曾经对乔安妮说:“你必须嫁给一个信奉天主教的人”。现实总是如此的具有戏剧性,乔安妮在斯威康星大学遇见了自己的另一半钱德里,钱德里是一位穆斯林助教,钱德利是一位叙利亚移名。有一次,二人去叙利亚的霍姆斯度假,2个月后乔安妮发现自己怀孕了。

亚瑟肯定是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同一位穆斯林助教交往的。乔安妮不想把孩子打掉,但是迫于父亲亚瑟的压力,她也没有办法和钱德里结婚,那一年,他们都是23岁。所以,乔安妮和钱德里打算把孩子生下来,并寄送给别的家庭。乔安妮明确规定,领养这孩子的养父养母必须上过大学并且顺利毕业。在好心医生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一个律师家庭愿意收养这孩子。1955年2月24日,乔安妮产下一个男孩,此时,律师家庭突然反悔,说他们不想要这孩子,他们想收养一名女孩。乔安妮陷入绝望,这孩子注定要成为一名孤儿了吗?

故事还没有结束。二战后,保罗从海岸警卫队退伍,退伍时他就和队员们打赌:“我要在两周内给自己找一名妻子”。果然,高大帅气的保罗赢了这次赌约,他的妻子叫克拉拉,10天后也就是1946年3月,两人完成了订婚。至此两人一起厮守了40个年头,直到他们离开人世间。保罗是一名出色的机修师,克拉拉是一名记账员。之后克拉拉因为一次宫外孕导致她再也不能生养,因此在保罗和妻子婚后的第9年,也就是1955年2月份,他们打算领养一名孩子。

在医生的撮合下,保罗和克拉拉收养了乔安妮的孩子。乔安妮得知保罗一家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时,很是不开心。最终乔安妮还是妥协了,她在领养合约上规定,保罗一家必须送孩子上大学,这是她最后的底线。那个时候,领养过程非常保密,直到20年后,这孩子才知道自己的生父生母是谁。

# 小学

这位小保罗可以说天生不是省油的灯,顽皮至极。他刚开始和小伙伴想尽办法拿到同学们的自行车锁密码,然后把自行车和锁的位置全部交换,这样,每个同学都没有办法打开自己的自行车锁。有一次,小保罗在老师的椅子下面点燃了炸药。他对老师教的那些东西完全没有兴趣。

小保罗周围全是些先进的军事科技公司,比如有国家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生产潜射弹道导弹的洛克希德公司等等。受环境的熏陶,他是一位标准的电子迷弟。邻居拉里是惠普的员工,拉里经常会送给小保罗一些电子器件。有一次,小保罗用一块碳晶话筒、一块干电池和扬声器做了一个监听器,控制室在他自己的衣柜,扬声器在其他房间,这样他就可以偷听其他房间的声音了,结果被他父亲抓个正着。

他的邻居拉里还让小保罗加入了惠普探索俱乐部,在这里,小保罗第一次看到了台式计算机。小保罗在这里想做一个频率计数器,但是缺一些零件,于是他直接给惠普CEO打电话。最终他拿到了他想要的零件,并且还得到了一份工作。

# 好朋友沃兹

高中时期小保罗遇到了自己的死党沃兹。沃兹此时已经在上大学。沃兹是一个腼腆的电子男孩,腼腆不代表他不会做恶作剧。小时候,沃兹认为计时器的滴滴声音和炸弹的计时声音很相似。所以他就将一捆炸药一样的箱子上绑一个计时器,然后放到同学的衣柜中,校长看到后拼命的将炸药带到操场,然后用自己的身子压住。

还有一次沃兹自己制作了一个信号干扰器,然后装进自己口袋中。房间里室友们在认真的看着电视,于是沃兹将干扰器的频率调高,电视信号受到干扰,屏幕上出现了雪花,一名同学就去拍打电视,这时沃兹就将干扰器的信号调弱,电视画面正常了。如此反复,同学们一直以为是电视的质量不行。对沃兹来说,盯着一个晶体管要比盯着一名女孩容易的多。

就这样,两名电子男孩相遇了。他们如果缺少零件,小保罗总可以给各大公司的CEO打电话并说服他们,让他们免费为他提供零件。沃兹就负责研发制作,他是一名聪明而又腼腆的天才。

有一次他们看到一篇杂志,上面讲述的是一名黑客如何通过模拟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音频来实现免费通话。小保罗和沃兹兴奋极了,他们就跑去斯坦福图书馆找相关的资料,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找到了,书上记载着所有通话对应的频率。于是他们就自己动手做了一个蓝盒子,通过这个蓝盒子就可以骗过电话公司,免费拨打给全世界的任何一部电话。

沃兹打算拿给俱乐部的小伙伴观看,此时小保罗却有一个更好的主意:把蓝盒子拿去卖。每个蓝盒子的成本是40美元,小保罗打算卖150美元。他们先是拿到俱乐部给大家展示,俱乐部其实就是一堆电子爱好者们的聚集地,果然有人买单。保罗和沃兹非常兴奋,紧接着他们把蓝盒子拿到各个零售商那里去,小保罗会想尽一切办法让零售商购买他们的蓝盒子。

有一次,在一家披萨店里,小保罗想要出售一台蓝盒子,于是他就找邻桌的一名男士。男士同意了这笔交易,同时带着小保罗去车里取现金。当他们到了车旁,男士拿出的不是现金,而是一把手枪,小保罗毫无准备,只能将自己的蓝盒子交给这位男士,看着他慢慢离去。蓝色盒子生意就此终止,他们卖出了100台蓝盒子。当然,这次蓝盒子交易基本决定了小保罗和沃兹的合作模式:沃兹发明各种酷炫的产品,小保罗负责把产品卖出去。

有一次,沃兹用老式的显示器、电路板、键盘亲手组长了一台机器,只要在键盘上打字,对应的字母就出现在屏幕上。小保罗看到了这一切,他非常激动,他有个更好的注意,批量组装这些电脑并把他们卖掉。他们成功了,并且给这台电脑起了个名字:Apple I。

很显然,这位小保罗就是史蒂夫·乔布斯。随后的日子,乔布斯用自己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独特思想带领着苹果公司一步步的壮大,他和他的产品也更多的出现的公众的视线当中。

# 语录

上帝给了我们十支手写笔,我们不要再多发明一个了。

产品是有灵魂的,是为了一个使命才被生产出来的。如果一个物体是有情感的,它的情感应该是基于它想实现自己价值的渴望。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不,因为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