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要主义

2023年年初,国家人口统计局宣布,2022年较上年人口总数减少85万。

随着国内人口教育水平提升,当代年轻人生育意愿普遍降低。

年轻人在生育和个人生活质量这两个选项之间,选择了后者。

想要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多种方法,作家格雷戈·麦吉沃恩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和生活》中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

# 1/排除

生活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林语堂。

精要主义的第一步,就是排除。排除所有不重要的事项,将选择的主动权掌握到自己手中。

要么自己做选择,要么允许他人,老板,同事,客户替我们做选择。人生也是如此。

互联网时代,媒体信息如汪洋大海,人们再也体会不到无聊的感觉。

屏幕前的用户更多情况下是在被动接受媒体信息的喂养,人们几乎没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一天的生活就这样被迫营业,更无更新迭代的机会。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可以排除生活中不重要的事,那就是使用90%法则。

将一天的所有时间段的所做的事罗列出来。逐个分析,由自己为每一件事打分。如果低于90分,就直接将这件事的分数降为0。

不那么重要就是不重要。这样你的时间就会充足起来。

# 2/取舍

所谓的解决方式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舍。--大卫·塞得瑞斯。

记得小时候心血来潮,想要主动帮妈妈收拾家务。我发现家中随处摆放的小物件有很多,于是我就把我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全部丢到垃圾桶扔了。

结果老妈发现后又把几乎全部东西从垃圾桶拿了回来。

与小孩相比,成年总是会高估物品的价值。

诺贝尔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参与测试的人员随机分为2组,并给第一组每人分发一个咖啡杯。

然后问第一组人,你们的杯子想买多少钱。同时问第二组人,你们想要多少钱买杯子。

实验结论是,第一组人大多表示,他们的杯子低于5.25美元不卖。第二组人想以2.25~2.75美元购买杯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不愿意随便丢弃自己的东西,在已购买的物品中间做出取舍很难。

人们会高估自己购买到的物品价值,即便让它们在储物间吃灰,也不想丢弃。

成年人相比小孩来说,成年人已经经历过社会的洗礼,知道不能浪费。

这就是禀赋效应,当一个人没有一件物品的时候,他会低估这个物品的价值。当一个人拥有一件物品的时候,他会高估物品的价值。

在面对浪费的恐惧前应该坦诚承认失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下次在买东西之前先问一下自己:这东西对我真的有用吗?这东西我能用多久?

# 3/说不

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总是有很多做了就会后悔的事情。这些事情就是非必要之事。

首先你要明白以下几件事。

别人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没有义务帮他解决;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只要没有界线,就没有自由,冗杂的事情会耗尽你的精力;

找到自己的坏事者,勇敢的说不。

怎么找到坏事者呢?

如果你感觉被冒犯了,或者欺骗了你,即使是一个小刺痛。一个意想不到的邀请,还是不请自来的机会。或者是一种帮个小忙的请求。都有可能是坏事者。

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会剥夺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珍贵时间。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拒绝也是有技巧的,你可以解释自己有更重要的事做。

如果对方的事情也很重要,就将难题转移,请上级评估优先级。

人的精力就像一节电池,总有耗尽的时候,我们应该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才能事半功倍。